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我国第二本心理健康蓝皮书书中专题报告了《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现状》: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不足,心理健康技能运用需提高,家庭环境影响明显。
青少年处于心理成长期,心性还未完全定型,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敏感、冲动、叛逆等性格特点,再加上学业压力,学生比较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会走向极端。
西安虹途学校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了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老师们给学生们进行了系列心理普宣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发展学生个人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心理老师通过了解学生眼中的心理学,纠正刻板印象,引导学生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 充分的安全感
-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评估
- 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 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适当情绪表达与控制
-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做恰当的满足
-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够做有限的个性发辉。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极端,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有程度的差异,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可能处于不健康状
即便是心理健康的人,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状态,就跟我们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身体不健康的状态。比如感冒,发烧。
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生中某些阶段产生一些心理困惑或者心理问题,不存在永远心理健康的人。
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可以在自己现有的水平上努力增强自己的心理健康。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心理普宣
心理老师通过心理普宣,让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两者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极端,只有程度差异。即便是心理健康的人,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状态。比如身体健康的人,偶尔也会感冒发烧。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到心理健康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如果遭遇心理困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智者的选择。
最后,当你感到低落,焦虑抑郁,身处困境,一定不要害怕求助,这样做一点也不丢人。而是智者的选择,只有错过生活才是遗憾
在课堂最后也会给学生们介绍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进行冥想练习等等。
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西安虹途学校一直在不断地建设发展,我们不仅要做孩子理想的引航者,更要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